粤港澳大湾区12个“朋友圈”正在创新“出圈”_环球热消息
来源:中工网     时间:2023-06-22 11:06:53

5G技术分联盟创造效益1.95亿元,78名工作室联盟维护骨干成长为企业岗位创新能手;建筑行业分联盟的3D打印技术已获得15项国家专利授权,技术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港口工匠分联盟共获得国家级等专利30项,正在申报专利67项,共创造经济效益867万余元……近日,广东省总工会举行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工作会议,各分联盟领衔人分享了创新成果。

2021年8月,省总工会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以下简称“联盟”),110个成员分别被列入教育医疗、制造业、海事、港口、5G技术等12个分联盟,探索打造创新工作室的“升级版”,谋求实现创新工作室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创新成效跃升,为劳模、工匠人才和广大职工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推动广东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资料图片)

如今,联盟即将迎来“两周岁”,这些跨地区、跨行业、跨企业的分联盟取得了哪些成效?有何好经验、好做法?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如何发挥联盟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推动技术攻关、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此,各分联盟有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研讨。

劳模工匠为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发展建言献策 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黄细英/摄

联盟成效

攻难关 育人才 扩“朋友圈”

5G技术分联盟包含了电信系统的8个创新工作室,以5G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5G技术分联盟领衔人、中国电信广东广州分公司高级顾问邓艳梅表示,分联盟成立两年来,沟通交流68次,创造效益1.95亿元,培养5G及云网安高技能产业工人668人次,取得各类证书604项,已成为锻造产业技术人才的一座大熔炉,“我们的成果出来后,能快速应用,在全省、全集团复制推广,让产业工人的创新获得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支撑,让创新联盟从简单的技术共建共享平台,转变为一体化的产业工人改革创新综合平台。”

酒瓷文化分联盟是一个“跨行业”联盟,成员间以“酒+瓷”为创新结合,打通了上下游产业衔接过程中的创新壁垒,形成了“岭南酒文化”及“陶瓷文化”的协同创新及示范,多次获得国内陶瓷产品设计大赛奖励,带动直接就业14人。

港口工匠分联盟成立以来,积极应对港口行业及各公司生产经营等痛点、难点问题,迎难而上,优化创新,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技术成果、创新专利、优秀著作,分联盟领衔者谢树鸿创新工作室的南沙四期自动化码头智能理货系统,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自动化码头智能理货系统,工作室正编写其技术标准化方案,可为未来其它自动化码头智能理货系统提供依据。

建筑行业分联盟的3D打印技术已获得15项国家专利授权,技术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选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科技创新示范案例”;食品行业分联盟成功开发近50款新产品,为企业创收近3亿元。

“联盟成立以来,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获得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多项专利,以及研发多个院内制剂,获得国家级学会奖励等。”教育医疗分联盟领衔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岭南肿瘤研究所所长林丽珠表示。

联盟的成立与发展,也推动着分联盟创建各类创新工作室联盟活动,进一步扩大“朋友圈”。林丽珠率先在全国牵头组建了“南方中医肿瘤联盟”,目前共有67家联盟单位,区域涵盖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食品行业分联盟中,广东燕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冯立科创新工作室也联合中国农垦旗下多家乳企,成立“中国农垦乳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

在人才培养方面,联盟搭建了劳模、工匠人才和广大职工交流合作的平台,并在创新实践中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其中,海事工匠分联盟新增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正高级工程师等各1名,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名。

创新密码

产学研 “传帮带” 联合攻关

短时间内创新成果涌现,其背后的“密码”是什么?与会人员表示,产学研要素汇聚、“传帮带”、联合攻关等均是关键。

广州港广州外轮理货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副经理谢泽彪表示,港口工匠分联盟通过“师带徒”、“传帮带”、技术交流传授、技能分享展示等形式,不断提高联盟成员技术骨干和产业工人的创新能力与技术水平。近一年来,合计开展各类技能、技术培训191次,参与培训人次达4552人。其中,核心层成员李志枌创新工作室针对当前港口技能人才培训教材和培训内容陈旧不利于港口工人和学生传承技术技能的情况,积极开发培训教材、培训项目及在线网络课程,为广大港口行业技术从业人员教与学提供了大量标准化教学依据及学习材料。

在联合攻关方面,海事工匠分联盟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确定了海上通航环境三维可视化、船舶防台应急管理、海上风电通航安全管理、船载危化品防治等六方面的攻关课题,建成了珠江口首个水下实景三维平台、研发船舶防台应急管理系统、搭建‘深蓝风卫’监管平台。”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海事测绘中心科长陈良介绍说,佛山思贤滘水域具有通航密度大、环境复杂、洪水大雾恶劣天气频发的特点,被列为广东“十大危险水域”之一。分联盟的陈贵花创新工作室与通济智慧海事创新工作室在佛山西江段联合打造了三维可视化的通航环境,有效改善了该区域的通航环境和秩序。

破解难题

建机制 搭平台 资源共享

跨地区、跨行业、跨企业,是联盟的一大特点。成员间如何联动、优势互补、分工合作,也成了各分联盟关注的内容。

“联盟内、外部交流没有常态化,手段少,缺乏规范有效的交流制度,线上交流平台有待开发,联盟成员的技术、人力、管理等资源共享有待提升。”谢泽彪表示,应加强联盟内交流合作,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创新。此外,围绕创新项目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创新瓶颈中的人才问题,探索与联盟外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标杆单位的交流合作,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校、合作厂家的创新交流。

对此,陈良也表示认可。他认为,应加强内部沟通和交流,定期组织成员单位开展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同时,组织成员单位在海事管理、海上风电建设、海洋测绘等领域持续开展创新研究和技术研发,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的联系与合作,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推进海事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中建二局华南公司基础设施分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工会主席晁俊鹏则表示,应多组织联盟内各工作室开展技术交流活动,汲取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宝贵经验,提升创新工作室成员的技术水平,此外,做好联盟单位的宣传工作,多吸引其他工作室的加盟,扩大建筑行业联盟的业态种类,力争在技术交流的同时,也能促进业务上的深度合作,达到合作共赢。对企业新成立的创新工作室牵头人或者成员,探索建立“双导师”制,由本企业劳模带头人作为导师,同时,聘请联盟里其他工作室的带头人作为企业外导师,进行多元化培养。

“最近,我们打造了联盟线上平台,下一步,将通过该平台推动联盟间的资源共享和沟通交流。”省总工会经济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联盟线上平台正在试运行,不久后将正式上线,为联盟成员提供在线培训、直播、技术攻关、项目成果展示等服务。此外,省总工会也将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机制,强化保障,确保联盟行稳致远。推进创新工作室共建共享、共赢共发展,促进创新工作室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创新动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工网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