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资讯:可控核聚变领域融资热度升温!企业、投资机构加码布局,行业前景究竟如何?
来源:科创板日报     时间:2023-06-03 19:17:02

《科创板日报》6月3日讯(记者 余佳欣 曾乐)近期,可控核聚变领域动作频频:蔚来被曝出已投资一家开发核聚变技术的初创公司Neo Fusion;微软与核聚变公司Helion Energy达成购电协议,将从后者首座核聚变发电站购买电力。


(资料图)

由于核聚变具有清洁安全、燃料丰富且无温室气体排放等特点,因此被视为未来社会的“终极清洁能源”。随着高温超导技术突破,小型化聚变堆成为可能,装置整体成本明显降低,研发迭代速度大幅加快,加大了可控核聚变商业化的预期,这也成为吸引投资界纷纷加码的原因所在。

而看似火热的可控核聚变领域背后,其行业前景如何?距离实现真正商业化还有多远?

▍国内可控核聚变领域融资热度升温

据核聚变工业协会(FIA)统计,以CFS为代表的全球有超30家公司正致力于实现核聚变的商业化,目前这些公司已共计获得了超50亿美元的融资。其中,2022年,核聚变领域的私人投资额已接近30亿美元,一年的投资额超此前的投资总和。

从国内一级市场来看,《科创板日报》记者通过梳理星矿数据、天眼查等信息发现,近两年,可控核聚变的融资热度逐渐升温。其中,成立于2021年的星环聚能、能量奇点,在近两年来均已获得两轮融资,且融资金额颇高。

具体来看,2022年6月,星环聚能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且投资方队伍颇为庞大,包括顺为资本、昆仑资本、中科创星等数十家投资机构。

同时,近两年来,能量奇点累积公开融资额更是高达约8亿元,投资方包括:蔚来资本、红杉中国种子基金、蓝驰创投等。

从团队结构看,当前,国内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创业公司多由高校及相关研究团队组成。其中,翌曦科技核心成员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高温超导团队;星环聚能技术源自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能所聚变团队。

与此同时,《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近两年来,在可控核聚变领域,企业加快融资步伐的同时,投资机构也在“多点开花”式加码布局,如:中科创星、蔚来资本等投资了这一领域的多家企业。

对此,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中科创星长期看好可控核聚变方向,但由于可控核聚变技术门槛高、产业化周期长,因此该领域投资标的不算多。直到这两年高温超导、小型化聚变装置等技术出现新的突破,创业项目才多了起来。”

▍高温超导等技术突破,加大行业商业化可能性

东吴证券研究显示,磁约束核聚变是目前主流可控核聚变的实现路径,主要通过托卡马克装置实现,全球约一半的可控核聚变装置均采用磁约束方案。当前,随着高温超导等技术持续突破,为实现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增加了更多可能性。

2021年9月,美国聚变商业公司CFS和MIT宣布成功研制出全球首个基于高温超导材料的聚变装置磁体并通过测试,磁场强度达20特斯拉。而这一突破,也让CFS公司彼时获得了一笔较大融资金额。

另据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行业新增的紧凑型、小型化托卡马克可控核聚变装置,均采用高温超导磁体。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中小型化聚变装置的突破,降低了可控核聚变装置成本,使得商业公司有了入局的可能。同时,可控核聚变的技术进展,离不开上游超导材料的突破。”

作为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入局者之一,翌曦科技主要研发方向为聚变核心部件强场磁体。

翌曦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上海市高温超导材料与系统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金之俭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认为,相比于原先的低温超导技术路线,高温超导材料和强场磁体技术的突破使得发展紧凑型托卡马克成为可能。“紧凑型托卡马克不仅可以降低投资成本,且建设周期短、迭代快,大幅加快了研究进程。”

东吴证券马天翼团队分析认为,高温超导技术成熟,高性能高温超导材料可助力获得更强磁场,推动可控核聚变装置小型化,加速商业化核聚变系统开发。同时,高温超导磁体相较于低温超导产生的磁场更强,突破低温超导材料磁体磁场上限,推动了可控核聚变装置小型化与成本降低。

▍可控核聚变距离真正商业化有多远?

去年12月,美国加州国家实验室首次成功在核聚变反应中实现“净能量增益”,这也被业内视为一项“里程碑式成就”,可控核聚变在理论上具备了落地可行性。当前,随着更多企业入局、相关资本加码,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商业化进程。

对于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发展,不少企业的相关规划也愈发清晰。其中,翌曦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上海市高温超导材料与系统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金之俭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翌曦科技正进行新一轮融资,“公司预计在2025年或2026年完成聚变强场磁体工程样机”。

今年5月20日,能量奇点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联合创始人郭后扬在公开场合中表示,该公司将在今年建造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探索紧凑型高约束先进托卡马克运行模式。“到2027年,将设计、建造一个稳态、强磁场高温超导先进托卡马克,全面验证可高效获取聚变能的科学技术基础;到2030年,计划建设示范电站。”

纵观当前整个可控核聚变领域,其距离实现真正商业化还有多远?需要解决哪些难题?

对此,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分析认为,可控核聚变离商业化还有“三个堆”的距离,分别是实验堆、工程堆和商业堆。“实验堆是用于验证托卡马克装置的路线在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可行;验证可行后,就需要建造工程堆,这一阶段主要解决聚变反应堆的连续稳态运行问题,这是聚变发电的必要条件之一,现在各国相关团队也在比拼,提高聚变反应堆稳态运行的时间;之后才到考虑成本的商业堆。”

在米磊看来,我国可控核聚变商业化有望在未来10年左右实现。

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可控核聚变领域距离实现真正盈利,或许还需要更多时间。

“10年或许只能看到聚变发电,但要真正做到经济性,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翌曦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上海市高温超导材料与系统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金之俭如是说。

今年5月,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所长钟武律在公开演讲中表示,“未来我们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破聚变堆相关的核工程与核技术问题,我们有望在10-20年的尺度内获得可控核聚变的能量。”

尽管目前可控核聚变领域距离实现真正商业化还面临不少待解难题,在《科创板日报》记者的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看好该领域的市场前景。

“我国磁约束聚变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规划部署,已走过原理探索、装置研究以及规模实验阶段,正逐步进入燃烧实验和实验堆阶段。可控核聚变能源是未来理想能源之一,是目前认识到的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所长钟武律如是说。

在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看来,“可控核聚变兼具商业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知识价值,其一旦实现,不仅人类不会再受能源紧张的限制,社会生产和生活也能受惠于此得到改善。“

同时,米磊坦言道:“可控核聚变领域的重要性长期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介于该领域长周期、高成本等特点,因此更加需要‘有耐心’的资本。”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