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为民造福”的时代答卷_环球观点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3-04-19 12:28:58


(资料图)

■学习二十大 名师微讲堂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主要从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四个方面落实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一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始终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民生建设。

比如,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再比如,城镇就业规模显著扩大,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超过1300万人。另外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4%,全国2895个县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等。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集中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接下来主要从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四个方面落实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一目标。

第一,抓稳重点问题,注重长远发展。为民造福,必须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时要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处理好重点问题与长远发展,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工作思路。比如在抓好四个重点问题的同时,必须相互协调、共同发力,形成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格局;比如收入分配问题,要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三次分配制度,在分配制度中形成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的长效机制;比如就业问题,要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就要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比如社会保障问题,要注重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真正让社会保障体系起到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稳定器的作用;比如关于人民健康,要注重平衡医疗资源,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显而易见,为民造福既要突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也要注重工作的长效可持续。我们追求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状态,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境界,也是需要全体人民持续不懈、共同奋斗的长远目标。

第二,坚持深入基层,做到量力而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这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指明了工作方式。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这决定着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仍将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过程,“一口吃个胖子”是不现实的,必须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做起。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中国面对的是14亿多人口的共同富裕,应对这项工程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要有“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历史耐心,在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方式必须符合实际情况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等不得”,就是要全面把握大局,精准判断形势,抓住关键契机,把能做的事情做准做好、做精做深、做实做稳,积跬步而至千里,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急不得”,则强调了实现共同富裕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不切实际、超越历史阶段、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急于求成最终将损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第三,注重共建方式,确保共享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强调“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这是共享;提及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这是共建。共建与共享相互促进,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应该具备的工作理念,这是中国力量,也是中国智慧。共建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共享是蕴含在共同富裕之中的目标。这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具体实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这确保了社会长期稳定与经济快速发展并存。实践证明,共建的基础扎实雄厚,共享的程度更高、质量更优,高质量的共享也必将推动高质量的共建。

(作者:周荣方系党的二十大代表,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思政课教师)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