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中国科技的尽头是——种菜
来源:扩展迷EXTFANS     时间:2023-02-28 10:01:36


(相关资料图)

农业的下一站。‍‍‍‍‍‍‍‍‍‍‍‍‍‍ 文|陈梅希‍‍编|园 长 二月份的崇明岛,冷风飕飕。三面环江一面环海的地理环境,让这里的体感温度远低于上海市区。 四个神秘的集装箱出现在岛上。它们看起来并不特别,标准的20尺柜,金属外壳,四四方方,似乎更应该出现在港口码头,而不是冬日草坪。这些集装箱已被改造成植物工厂,来自全国各地的种菜专家们,将在这里展开一场代表国内设施农业顶尖水平的较量。 被改造成植物工厂的集装箱 这是第三届多多农研大赛的决赛场地。目前,四支决赛队伍已认领各自的集装箱。他们从全国30支初选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进驻集装箱的资格,未来90天,将在岛上完成决赛阶段的任务。 决赛的内容,不是展示PPT,也不是发表论文,而是实打实的种生菜,看谁产量高、品质好、算法优、能耗少。 种菜也能搞比赛?‍‍‍‍‍‍‍‍‍‍‍‍‍‍‍‍‍‍‍‍‍‍‍‍‍‍‍‍‍‍‍参加多多农研大赛的四支队伍,三支来自科研院校,一支来自企业,第一大看点来自学院派和实践派的对决。 统计&制图: 刺猬公社 唯一的企业队伍LettUs Grow,是去年的卫冕冠军。面对三支科研队伍的包夹,队长徐丹笑称自己“有点压力”,但难得有机会以赛会友。“我们非常期待他们的前沿研发成果,在非常火的植物工厂领域,能不能给我们一些耳目一新的成果。” 赛程设置很简单,在各自的集装箱里,花90天时间种出生菜。 集装箱不像温室,基本不透光,这意味着生菜成长过程中,光照、水分、温度、肥料等因素,将全权交给种植者控制。 在这90天里,参赛者将成为各自集装箱的“老天爷”。这是一篇具有特殊意义的命题作文。 农业种植从大田时代走向温室时代,人类通过自身技术发展降低了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从此,我们在夏天能吃到草莓,冬天能吃到西瓜。 但这还远不是农业发展的终点。下一步,我们需要继续探索农业能在多大程度上彻底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由人类接管和植物生长有关的一切要素,让农业发生在沙漠,在极地,在城市,甚至在太空。 相较现阶段广泛使用的大田种植和温室种植,封闭环境中的垂直农业可以实现全人工调控,改变“靠天吃饭”的历史,尤其适合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但在大规模应用前,科学家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是高昂的种植成本——控温、控水、控肥都需要能耗,在封闭空间内以低能耗种植出高品质、高产量的蔬菜,才能真正让先进的农业科技落地到实际应用中。 崇明岛上的四个集装箱,就是几十位科学家的考场。我对种菜大赛的想象源于儿时在电视上看的钓鱼大赛,或者在新闻里看到的山东葱王大赛。90天后,集装箱大门开启,研究员们挑着各自种出的生菜,在镜头记录下一一称重,高产者胜。 但事实上,收获的生菜重量或质量只是评价种植方案的一种维度,能耗、算法使用、环境控制等都将成为考量因素。多元的评价标准,倒逼参赛团队们思考如何通过现代农业技术,平衡能耗、产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统计 &制图: 刺 猬公社 多多农研大赛已走到第3个年头。前两年分别选出“草莓大王”和“番茄大王”,90天后,今年的“生菜大王”将在崇明岛诞生。 前两届冠军的技术方案正在被投入实际农业生产中。 第一届的“草莓大王”落地在云南,由“智多莓”团队研发的AI 种植系统已向云南昆明滇池西岸的 100余户草莓种植户提供服务。有农户将自家的两亩草莓接入该系统后,不仅实现了单产季增收三四万元,还节省了近 4000元的肥料成本。通过给草莓田降本增效,单亩增加的直接受益超两万元。 第二届的“番茄大王”也在加快商业化步伐。冠军队伍“番茄快长”队已将比赛创造的产量预测模型及病虫害预警模型应用到了实际生产中,目前正在优化升级。 未来,诞生于集装箱的“生菜大王”,或许也能走进城市,成为万千居民阳台农场的首选。 \"菜博士\"们,拿起农业发展接力棒中国人对于种菜的执念,可能早就被写进了DNA里。 去非洲维和,要在非洲开垦出个大菜园子。据央视军事频道报道,中国第25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军官利用业余时间开垦了菜地和果园,莴笋、青菜、黄瓜、西瓜、西红柿,各式各样玲琅满目。没有开垦不了的土地,只有爱种菜的中国人民。 去南极科考,要在基地种菜,还要分给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吃。 本次决赛队伍中,上海农科院团队就长期服务于南极科考队,为南极的种菜事业出谋划策。崇明有一栋占地 36 平米的迷你温室,等比例模拟南极科考站蔬菜温室的环境,队长何立中等人就在这里为科考队员们提供种菜培训,解决极地环境中出现的种菜困境。 南极蔬菜温室,图源网络 连去月球,中国人都不忘试试能不能在那里种出菜来。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抵达月球,一场月球种植试验随即展开。4天后,微型生态圈内的棉花种子发芽成功,人类在月球培育出了第一片绿叶。 对中国人来说,土地似乎只分两种,能种菜的,和努努力开垦即将能种菜的。但另一方面,大家又对农业存在刻板印象,觉得它不适合年轻人,或是年轻人吃不起当农民的苦。但事实上,许多年轻人正从父辈们手里拿过农业发展的接力棒,立志将农业生产带入新的科技时代。 Cyber Farmer团队的90后队长郑建锋来自产粮大市周口。小时候,父辈教育他好好学习的理由是争取不再务农,在父辈眼中,成为农民意味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倘若天公不作美,粮食歉收,一年的辛苦可能付诸东流;倘若天公作美,粮食丰收,也要担忧谷贱伤农。 Cyber Farmer团队队长郑建锋在植物工厂内 高考那年,郑建锋如他父亲所愿,走出周口,去了大城市北京。但和父亲嘱托不同的是,他选择进入中国农业大学,此后10多年一直从事农业研究。 郑建锋在以另一种方式从事农业,对自己的选择,他解释道:“学习现代农业技术,让种地不再那么难,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LettUs Grow团队的队长徐丹则从幼儿园开始就对植物感兴趣。从报考农学专业,到赴荷兰求学,再到归国创办农业科技企业,徐丹正坚定地走在一条不被大多数同龄人看好的路上。 徐丹在北京密云拥有一座农业科技园,其中连栋温室占地 3.3 公顷,包含番茄种植区、水培生菜区和育苗区。在他眼中,做农业应该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值得自己骄傲,更值得子女骄傲。在科技媒体极客公园拜访极星农业科技园时,徐丹曾说: “我希望我的女儿以后长大了,会觉得爸爸种番茄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极星农业科技园里的水培生菜区,图源极星农业公众号 从吃不饱到吃得饱,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从吃得好到高能效低能耗,几代农人间的接力正在改变中国农业。 上一代农人种的菜养活了这一代人;这一代新农人也在为更好地养活下一代人而种菜。 ‍ 新农业,大厂和投资机构的下一站相较过去,新农业正在获得更多关注。除了像徐丹、郑建锋这样自发从事农业研究和创业的新农人,不少科技大厂和投资机构也从中看到了机会。 拼多多连续三年发起农研大赛,是因为农产品本就是其重要品类。百亿补贴后,拼多多的第二个百亿项目留给了农业研究,由董事长陈磊担任负责人。 显然,拼多多想要的是一条由农业研究、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销售组成的全链护城河。 腾讯在2022年出手投资两家农业公司,分别是荷兰的全自动室内垂直农场Future Crops和国内的农作物智能种植决策服务公司爱科农。前者是世界最大的垂直农场之一,通过一系列自动化设备模拟自然生长环境,使农场可以全年种植特定蔬菜,概念和运行逻辑非常接近此次大赛设定的集装箱植物工厂。 Future Crops的多层种植结构,图源Future Crops官网 百度在山东寿光落地智慧农业种植方案,通过引入农业种植经验模型和专家知识库形成智能种植算法,服务于当地农业的智慧化转型。大规模种植中,选址、选品、灌溉节奏过去依赖于农人的经验,百度的算法模型则通过数据学习和模拟,让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做决策。 互联网大厂们在以各自最擅长的方式进军新农业,投资机构们则纷纷出手投资现代农业项目。分析2017年至今的投资事件可知, 投资机构们关注农业的视角,逐渐从销售端向上游迁移至农业生物技术。数据来源:IT桔子|制图:刺猬公社 过去,创业者和投资者们更关注如何从交易农产品的过程中获得收益,因而农业电商是最活跃的投融资领域。2017年,农业电商项目获得高达34笔投资,到2022年,这一数据下降为5笔。 相较农业电商,更“硬核”的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服务在近年获得更多关注。资金流向的变化正是国内新农业发展的晴雨表——无论是互联网平台还是投资机构,都已意识到,技术革命才能为农业带来更广阔的天地。 多多农研大赛决赛启动仪式那天,崇明岛上刮着风,下着雨,气温很低。以往,这些自然条件将极大地影响当季农作物的收成,但对集装箱里的生菜而言,外面的天气已不再重要。 正如徐丹说的那样:“以前我们很大程度还是在靠天吃饭。这一次当把老天爷的成分完全去掉之后, 其实需要我们真正坐下来想一想,植物到底需要什么?”

标签: 投资机构 自然条件 农业发展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